第八十二章 诊断病症

刘思景点点头道:“王郎中使得是釜底抽薪法,犹如锅下柴多火旺,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。用的应该是大黄、芒硝等药,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,以通利肠秽,泻下热结,使邪热从下而去,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;此法没有效果吗?”

桑妈妈摇头道:“折腾了几次,墨浓的病情反而更重了。”

刘思景眉头紧锁,陷入沉思,说道:“还有谁来诊治过?”

桑妈妈又道:“同仁堂的孙神医也来过,呐,这是药方。”说完,她从袖子内拿出了一张孙郎中开的药方。

刘思景接过来一扫,看到上面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等字,微微点头:“孙郎中用的是苦寒清热法,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。如见高热不退,汗出较多,口渴喜喝冷饮,脉象洪大而数时,为热盛津伤证,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,宜用此苦寒退热之法,但柳姑娘的病情,却远非如此,有邪寒入体,更加复杂,单用此方治疗,效果也就不明显了。”

苏宸打小跟外公学习中医,抄写和背诵的药方不少,刚才让他自己临床把脉诊治,有点不知所措,经验不足;但此时听过刘思景的分析,顿时心中已经明白了柳姑娘的病症,以及其它郎中开的药方特点。

桑妈妈听这刘神医分析的条条是道儿,着急道:“哎呀,刘神医,您就别在这卖关子了,倒地该如何治,您赶快出个主意啊,墨浓都这样了,可急死个人了!”

刘思景沉吟了一下,走到内轩梳妆台前,就着桌上笔墨,提笔写下了一个药方后说道:“我开了一个方子,可用于高热不退,痰涎壅盛,昏愦不省,语言蹇涩等症,派人去百味堂抓药即可,他们知道没种药材该抓多少。”

药方这东西,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,都被各药堂的看重保密。除非是大家都知道的药方,则不会藏蔽。倘若一个药方知之甚少,那么上门治病的郎中开药方时,往往只写出一部分药材,也不写具体多少配比数量,关键药材隐去,让病人家属只去自家药堂开药,负责抓药剂师则会心知肚明,会按标准药方给配药,来防止药方外泄,增加自己药堂的独特地位。

桑妈妈连忙点头,正要过去伸手拿药方,刘思景停顿了一下,把方子先递交给身侧的苏宸道:“师兄,你觉得此药方可否?”

苏宸接过来,扫了一眼,上面写着牛黄、羚羊角、茯苓、白术、桂心、当归、甘草、雄黄、柴胡……等十多种中草药名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