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花

张敬程得知这事是十天之后了,正是娴月和云夫人制的第一批胭脂开始用的时候,娴月用手指拈一点点在面颊上,用粉扑子拍开,面如桃花。云夫人更巧,她用簪尖点一点,抹在眼尾,真正是眼如桃花,让人心神都摇晃。

娴月正刻苦研究胭脂用法,把这事抛到脑后去了。谁知道张大人竟然难得失礼了一次,午后娴月在云夫人花园的桃花树下打秋千,张敬程红着脸过来了,也不说话,只朝娴月揖了一揖,一言不发。桃染故意挤兑他,说:“哟,这是谁呀,不是咱们最受礼行事最端正的张大人吗?怎么孤身一人就敢见闺阁小姐呀,孔夫子见了,恐怕要打张大人手板子的吧。”

张敬程听了,也不争辩,娴月在秋千上懒洋洋瞥他一眼,问道:“张大人这一揖,是要道谢呢,还是道歉呢?”

“是替故友谢谢小姐照顾他家人。也为下官前些天的唐突给姑娘赔礼。”他垂着眼睛道。

像是下了朝赶过来的,如今的文士冠都秀气,蝉翼般黑色,衬着清俊面容,眉目都秀气,倒像是戏里的书生似的。桃染这丫头没出息,虽然还在旁边冷哼着助阵,但眼神显然是心软了。

但娴月可比她狠心多了。

“我还以为张大人是想通我说的道理了呢,原来是为这个。要是没有这事,张大人可能还觉得自己骂我骂得挺对的,是吧?”娴月说着诛心的话,完全不给他辩解的机会,骂道:“张大人还是一边去吧,我又不是蔺相如,用不着你来给我负荆请罪!张大人这副礼贤下士的样子,还是留给你荆钗裙布的好女儿去看吧!”

但凡大美人,嬉笑怒骂,总是更添风韵,何况娴月穿着银红衣衫坐在秋千上,桃花眼斜飞入鬓,胭脂满颊,说不出的风流生动。张敬程被她骂得失魂落魄,糊里糊涂回了家,几天都魂不守舍的。

要是这样,也没什么。

偏偏娴月天天去找云夫人,那轿子就天天从他买下的龙侍郎家的院子过,那院子里种了许多李树,春暖了十来天,终于到了盛花的时候。开得如同堆雪一般,卿云拣了个上午,停轿子在门口,让桃染和车夫去叫门,也不报名讳,只说是某家的小姐,觉得贵府上的李花开得极好,冒昧来求取一枝,仓促没有什么谢礼,只备了些点心,希望赐爱。

张家的管家果然好说话,管内宅的是张敬程亡母当年的婢女,如今也五十了,叫做吴婆婆,江南人士,在这京城伴着自家少爷,难得听见江南的乡音。自然无不应允,满以为桃染这丫鬟已经是极俏丽了,谁知道下来一位小姐,亲自来选花,生成神仙般的模样。吴婆婆人老话多,张敬程一下朝,就跟他念叨这事,说有位神仙般的姑娘来求了一支李花,又亲和又有礼貌,真不知道谁家公子有这样的好福气,说着又提起张敬程的婚事来。张敬程被唠叨惯了,也并没有往心上去。

但第二天是十五,他照例去云夫人家请安,云夫人也照例只是见一见,留他在府上吃中饭。张敬程走进待客的厅堂,琉璃窗边,一枝开满花的李花枝,皎洁如雪,斜插在陶盘中。他只是不敢相信,走近来看,原来插花人这样巧心,是将李花枝斜插在针插上,前面用山石掩映,兰草叶子斜挑,盘中浅浅一层水,倒映着雪白李花和山石兰草影子,清雅绝伦,如诗如画。

“据说是唐时插花的古法呢,我也是托娴月的福,也有这样的花看。”云夫人笑盈盈在旁边告诉她:“这丫头,真是一颗七巧玲珑心,不知道谁有这样的福气,能得了她。”

张敬程哪里抵得住这个?

-

起先众人还不解什么意思,还是娄老太君午饭时提起来,问娄三爷:“咱们家是不是跟张大人有什么往来,怎么他这几天每日都遣仆佣往府上送些花草来?”

娄三爷不解:“哪个张大人?”

“还有哪个张大人,上一科的榜眼呀,都说平城郡主家想招他做婿呢,他推说守孝,后来就没下文了。”娄老太君问道:“莫不是老大在的时候,和他有什么交情?”

“大哥在的时候也没听说呀,张敬程不是先安远侯爷的门生吗?”娄三爷敬畏道:“他如今可炙手可热呢,供职翰林院,号称天子门生,怎么想起给咱们送礼来?二哥,你听说过他没有?”

娄二爷也摇摇头,说:“素无往来。”

娄老太君不解,回头晚饭和媳妇孙女一起的时候,又把这话说了一遍。娄三奶奶喜笑颜开,说:“这可是件大喜事呀,我听我二哥说,张敬程这人是清流的新贵,和咱们这些人都没什么往来的,如今他既主动示好,想必是想和咱们三爷结交一下。只是不知他每日送的什么?”